重点加强进京通道管控,组织铁路、客运站及高速路口设立卡口或专用通道,对于离津进京人员要核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
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
截至1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451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665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4745例,现有疑似病例9例。本土病例104例(河南52例,其中安阳市37例、许昌市12例、郑州市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4例(境外输入23例)。广东8例,其中珠海市6例、深圳市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7438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1609人。
新增疑似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854例(出院12339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7692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1例)。为了防止不规范产品的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资产估值核算方面进行了规范。
一是目前配置端整改压力较大,有大量不合规资产需要处理调整。但仍有部分银行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我行推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产品投资范围上,不会涉及非标和长线投资,所以收益率和规模有一定下降。在产品端方面,《通知》要求加强久期管理。
但从现存规模看,部分机构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很大整改压力。要防范在过渡期结束前集中抛售资产的想象出现,否则会引发断崖效应。
以农银理财发行的4只市值法计价产品为例,其基准利率处于2.7%-2.75%区间。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多只最短持有期产品、短期定开产品,甚至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符合新规要求、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接棒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2022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将有何特点?于百程表示,按照监管要求,一方面,参照新规,所投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应逐步达到监管要求。除了架构隔离外,部分银行对现金理财产品的合规化改造早已从资产端和产品端开启。
随着2022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过渡期(截止到2022年末)也仅剩不足一年时间。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没有新增,但仍存在部分存量产品,过去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暂未到期,只能逐步调整压缩以农银理财发行的4只市值法计价产品为例,其基准利率处于2.7%-2.75%区间。监管拟要求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2021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压降至40%,到2022年年底下降到30%。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在整改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转型导致收益率下降后,如何保持资金稳定、流动性平稳。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我行推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产品投资范围上,不会涉及非标和长线投资,所以收益率和规模有一定下降。
三是不具备公募基金的免税优势,在监管要求对标货币基金的前提下,整体竞争力不及货基。仍有一年过渡期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如今整改情况如何?《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后获悉,目前各家银行的整改进度不一,部分银行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调整,包括压缩规模、调整占比等。
一是目前配置端整改压力较大,有大量不合规资产需要处理调整。另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加强投资者引导服务,用固收等其他替代产品承接部分客户需求,保持流动性的稳定。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面临几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向客户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保护好客户相关权益。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没有新增,但仍存在部分存量产品,过去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暂未到期,只能逐步调整压缩。《证券日报》记者在部分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看到,在估值方法上,银行明确表示,为了避免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从而对理财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产生稀释和不公平的结果,产品管理人于每一估值日,采用估值技术,对理财持有的估值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规模较大的银行机构需结合自身实际稳妥推进,在强化规范运作的同时,有序实现产品调整。
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出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受客户青睐的替代产品。很多头部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新配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下降,加权平均剩余期限缩短,信用下沉情况减少。
二是投资受限导致收益率走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规模出现相应缩减。但仍有部分银行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
除了架构隔离外,部分银行对现金理财产品的合规化改造早已从资产端和产品端开启。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的整改情况,《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整改进度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存量超7万亿元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将以《通知》发布日为基准时点,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持有至到期,但不得再新增不合规资产。去年以来,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政策频出。苏筱芮表示,一方面,银行机构需要依照新规调整估值方法,做好客户分类,稳定产品收益。一些银行开始设置一级部门专营现金管理类产品,把现金管理业务从原固收部门剥离。
在产品端方面,《通知》要求加强久期管理。在产品预期收益方面,主要通过产品净值展示,每个交易日公布一次净值,方便投资者及时了解产品信息。
部分机构已按要求整改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定义、发行单位、投资范围、资产久期、运作管理要求等,总体全面对标货币基金的监管要求,达到监管的一致性,阻断套利空间。为了防止不规范产品的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资产估值核算方面进行了规范。
二是如何设计替代性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减小因整改带来的客户流失。要防范在过渡期结束前集中抛售资产的想象出现,否则会引发断崖效应。
三是整改将影响相关产品的收入,如何拓展其他类型收入进行补足。但从现存规模看,部分机构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很大整改压力。部分银行整改压力仍很大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整改需直面三大挑战。2022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将有何特点?于百程表示,按照监管要求,一方面,参照新规,所投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应逐步达到监管要求。
业内专家表示,以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宣传方式和摊余成本法定价给客户较强的刚兑预期,这种投资策略让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资金端和资产端流动性严重不匹配,很容易加剧银行流动性风险。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多只最短持有期产品、短期定开产品,甚至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符合新规要求、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接棒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随着2022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过渡期(截止到2022年末)也仅剩不足一年时间新年伊始,南科大召开全校科研工作会议。
其中,先进光源科学中心以深圳中能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建设为契机,聚集顶尖学者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利用建成后的光源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和研发,推动南科大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积极参与先进光源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会上,南科大聚焦先进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创新智造、前沿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成立了南方科技大学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5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